查看完整版本: 華紙Q2特殊紙擬漲10%;今年非塑新品貢獻顯著
頁: [1]

victoroy1111 發表於 2022-3-21 02:14 PM

華紙Q2特殊紙擬漲10%;今年非塑新品貢獻顯著

2022-03-18 16:31:39 記者 邱建齊 報導


國內林漿紙廠華紙(1905)今(18)日召開法說會。受國際漿價修正回弱及木片原物料受海運費影響成本往上,能源成本也大幅增加,去(2021)年第四季轉虧,全年EPS則為0.45元、終止連2年虧損。總經理陳瑞和(見圖)表示,紙張在過年後1~3月間約漲5~10%,第二季出口特殊紙已提10%漲價方案與客戶談判中。觀音廠針對非塑新產品生產線則在裝機中,預計今年中運轉,屆時月產能將從目前500~1,000噸上升至平均1,500噸左右,對營運帶來顯著貢獻。對於原物料漲勢,陳瑞和指出,造紙用的木材去年來漲了快2倍,但是回歸到木材出口港價格,只漲了2~3成,7成來自運費因素,尤其去年第四季近洋運費無預期突然上漲,運輸因素也造成木材價格波動,華紙庫存已經存放到最高可庫容約2.5個月的量,往後幾個月因不確定因素無法判斷走勢,但是在俄烏開戰近1個月來,漿與木材漲勢兇猛,木材目前幾乎沒有行情可言,報價從每噸200美元到380甚至400美元,遠高於之前長期約150美元上下的水準。紙漿近期報價則已高於去年高點,陳瑞和指出,俄烏開打後近1個月就漲100美元/噸,長纖已經突破千美元/噸,短纖看到800美元/噸,去年則各約在750~800及600美元/噸出頭,華紙目前紙漿庫存約在半個月左右,但往後半年的量價早有合約下訂,去年到現在都有因應機制,由於華紙也有自己的紙漿廠,因此在紙漿這個部分並不太擔憂。
華紙去年第四季合併營收56.37億元、年增9%,營業毛利2.26億元、年減50%,毛利率僅4.01%創8季新低,主因國際漿價修正回弱,及木片原物料受海運費影響成本往上,能源成本也大幅增加,營業利益轉虧3.14億元,主因出口運費上漲,業外收支0.66億元左右,稅前淨損2.47億元,歸屬母公司淨損1.68億元,EPS -0.15元、終止連4季獲利。由於漿紙價格雙雙走升,華紙去年合併營收220.32億元、年增18%;營業毛利24.02億元創新高、年增93%,毛利率10.90%、年增4.23個百分點;營業利益2.72億元及營益率1.24%較前年轉正,稅前淨利5.25億元、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:4.88億元、EPS 0.45元均較前年轉盈,終止連2年虧損局面;董事會決議每股配發0.4元現金、配息率88.89%,以今日收盤價22.15元計算,現金殖利率為1.81%。去年全年營運仍較前年有明顯轉佳表現,華紙表示,去年漿價比前年每噸增加快200美元,紙的部分也相對提價,推動營收成長,營業毛利也因漿價上漲及紙價提價回到正常水準,但營業淨利仍因疫情關係,出口海運費持續上漲,尤其華紙有50%營收來自出口,出口費用增加影響營業利益表現,而業外收支增加,主因關聯企業認列獲利年增約1億,股利收入1.49億也年增約5千多萬。展望今年,華紙表示,疫情及全球運輸缺船/缺櫃/塞港等議題仍未緩解,及俄烏之間的國際紛爭,對今年市場增添各種成本與供應鏈不確定因素,華紙仍將秉持穩健保守原則,確實掌握關鍵原物料來源以穩健經營。「綠色能源」、「綠色纖維材料」仍是兩大發展主軸,穩健、環保、永續經營。除了讓廢棄物燃料化,提高各廠自主發電率外,也持續深耕可再生的纖維材料,以紙代塑,研發多面向、多功能的纖維紙材。綠色能源方面,花蓮廠自1968年建廠以來即採用的「木質素發電暨汽電共生」,已完成升級改造,運用熱氣回收技術增加發電量,3月中旬開始運轉,提升現有發電容量至20,000kWh,成為台灣最大生質能發電系統,其餘各廠也計畫以SRF發電、沼氣發電等再生能源,開展新一代能源運用,落實全循環經濟。綠色纖維材料方面,益利(CircuWell)代塑食安用紙以其可散漿、可生物分解與可堆肥特性,獲得第二類環保綠標章,今年將把握疫後環保商機,積極拓展益利(CircuWell)代塑食安用紙的行銷布局,並將代塑領域擴展至農業及包裝。另外,桃園觀音廠去年7月開始運營,也有助於華紙強化全循環纖維材料展品的終端應用與推廣。
...<div class='locked'><em>瀏覽完整內容,請先 <a href='member.php?mod=register'>註冊</a> 或 <a href='javascript:;' onclick="lsSubmit()">登入會員</a></em></div><div></div>

aa0975707559 發表於 2022-3-21 05:34 PM

希望能多多研發出再生紙阿

maddux4607 發表於 2022-3-22 08:04 PM

我們要打造非塑家園才是

gogosp 發表於 2022-3-23 11:35 AM

原物料和運費一直漲,公司和民眾都吃不消呀!
頁: [1]